领导力洞见
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,非暴力沟通公式下的领导力哲学
截止本周二收盘,微软凭借2.64万亿美元的总市值,成功超越苹果,重新夺回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。

作为世界顶级公司之一,谁曾想到十几年前,微软也曾面临过严重危机,是一台步履蹒跚的“臃肿机器”;企业内斗和各自为阵的文化非常严重,优秀人才不断流失。

直到新CEO萨提亚·纳德拉的上任,重新“刷新”了微软。尤其是他在全公司推行同理心文化,提倡“非暴力沟通”,可以说让微软焕然新生。很多领导者习惯将管理变革,与各种规章制度、硬性技能联系起来,却忽略了这些软性因素带来的力量。

优秀的领导者,一定是沟通大师。“非暴力沟通”不仅仅是一种说话技巧,更是一种管理哲学,它将尊重、理解和人性放置于商业效率之上,打开人性化管理的全新维度。

本篇将拆解非暴力沟通公式的落地应用,适合每一位管理者收藏阅读。敬请enjoy:


| 全文共计4681字,预计6-8分钟 |

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,非暴力沟通公式下的领导力哲学
 
在企业管理的日常对话中,你是否曾听过类似这样的言语:

- “你一天到晚迟到,还想不想干了?”- “如果你还想在这个团队里待着,就照我说的做。”- “这就是你所谓的‘方案’?”

语言的暴力,如指责、嘲笑、否定、说教、贴标签,无所不在。传统的管理模式中,沟通往往倾向于控制,管理者通过指令和命令推动工作进程。这样的沟通带来的结果,就是员工口服心不服,沟通成本高管理效率低。


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,非暴力沟通公式下的领导力哲学
四种常见的暴力沟通:
企业管理中的“隐形杀手”

沟通的质量,决定了合作效率。当沟通充斥着判断、指责或强制要求时,即便管理者出发点是“对事不对人”,也往往收获抵触,而非执行。

语言暴力从哪儿来?其实是因为我们的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,都是从目标达成出发,却忽视了对方的感受和需要。这种“异化的沟通方式”,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:


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,非暴力沟通公式下的领导力哲学

▶▷第一种暴力沟通:
道德评判,以自我为中心


道德评判是指我们拿自己的尺子,来评判他人;一旦别人不符合自己的要求,就是不对的。

例如,当员工出现业绩下滑情况时,管理者在不清楚事实的情况下,直接批评:“你就是态度不端正!” 这很容易触发员工心理防御:“领导根本不了解情况就否定我”,导致信任基础被破坏。

研究表明,60%员工听到这类评价后,会隐瞒真实困难,从而引发恶性循环——员工破罐破摔,真的开始消极怠工。

▶▷第二种暴力沟通:
比较式沟通,对人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


“为什么你不能像某某那样高效?”这种比较式沟通,在职场中屡见不鲜。

当管理者拿不同员工之间进行对比时,很容易滋生员工的“自我怀疑”心理,更在团队中埋下分裂的种子——被比较的双方易滋生敌视情绪,合作关系演变为恶性竞争。

多个员工之间的“攀比效应”,不仅不能激励个体提升,更会掩盖掉管理所面临的真实问题,使团队关注点从能力培养变成恶性竞争,最终侵蚀组织的长期发展根基。


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,非暴力沟通公式下的领导力哲学

▶▷第三种暴力沟通:
回避责任,淡化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


“不得不”、“公司规定”、“领导说的”,类似这样的开头是不是非常熟悉?这些都是回避责任的表现。

“这不是我的本意,是领导让我这样做的”。这样的说法会淡化你的责任感,久而久之,你会失去信任。这些推卸责任的语言,本质上是对管理者权威的透支。

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思想、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,要学会一人做事一人当,多考虑对方的感受。

▶▷第四种暴力沟通:
强人所难,把个人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


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期待行事,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藏着威胁。这意味着如果不配合,他们就会受到惩罚。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。

当管理者采用命令口吻强加要求时,很容易使员工感受到控制和压迫,失去自主决策与自我发展的空间。这种管理方式,短期内可能促成任务完成;但长期会大大削弱组织内在的创造力和积极性。


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,非暴力沟通公式下的领导力哲学

正如萨提亚·纳德拉所说:“创新来自协作,协作来自信任,而信任源于理解。”以上这四种暴力沟通方式,屏蔽了我们与生俱来的爱,给人带来了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,让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,最终导致失败。

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,非暴力沟通公式下的领导力哲学
非暴力沟通:
一条说话公式,解决90%的沟通问题

那么,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?它涵盖了观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请求四个要素。总结为一个万能句式,让你轻松实践非暴力沟通:我观察到+我感觉+是因为+我请求=非暴力沟通。

非暴力沟通主张陈述事实,而非下判断。通过非暴力沟通,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,而会去明了自己的观察、感受和愿望,有意识地使用语言,既诚实、清晰地表达自己,又尊重与倾听他人。

它将理性分析与情感共鸣相结合,为企业管理注入人性温度。

P.S. 如果您的企业想引入或实践非暴力沟通文化,欢迎戳此,了解我们的《领导者的同理心修炼与非暴力沟通》课程和定制化解决方案


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,非暴力沟通公式下的领导力哲学

接下来,我们一起看看具体怎么做:

▶▷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:观察  

它要求我们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,客观地进行描述,不能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断,不能把观察和评判混为一谈。

比如说:“员工迟到”是观察;而“他真是一个懒散的人”就是评论。

我们很多人说话都习惯带个人评判,这种不客观的沟通方式,非常不利于关系的经营。许多管理问题的根源,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对行为的误解。管理者常将个人情绪与事实混淆,从而在描述问题时掺入过多主观判断。

非暴力沟通提倡第一步仅仅陈述客观事实,而不做任何评判,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对方因受到攻击而产生防备心理。

星巴克在门店管理中推行“事实反馈法”——区域经理不会说“你这周服务态度差”,而是陈述:“本周有3位顾客反馈结账时等待超过5分钟。”这种基于数据的客观描述,让员工更易接受改进建议。

▶▷非暴力沟通的第二要素是:感受

许多情绪冲突,是因为未能被适时识别和表达,而加剧。非暴力沟通强调,在表达意见前,先准确了解并表述自身的情感状态,譬如用“担忧”、“焦虑”、“不安”等词汇,来说明内心实际体验。

比尔·盖茨说:“沟通的艺术,在于传达情感,而不仅仅是信息。”这种委婉的描述,既传达了情绪,又避免了隐含的指责,为双方建立情感连接提供了契机。

当然,精准表达感受不容易,需要练习,最好再配合辅导。你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词汇库,这样有助于我们表露情感,让他人明白我们的内心感受,从而更了解我们的需求。


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,非暴力沟通公式下的领导力哲学

▶▷非暴力沟通的第三要素是:需要

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,在表达完成感受后,我们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需要。

指责、批评、评论,往往暗含着期待。对他人的批评,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,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。反之,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,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。

谷歌在项目协调中采用了“需求映射”工具:当两个部门发生资源争执时,引导双方列出具体的需求,而不是一味地抱怨”。这种需求透明化使谷歌内部的跨部门冲突减少40%。

每一次情绪背后,都有未被满足的需求。只有将需求表达清晰,沟通才能变得有温度、有深度,从而促使对方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。

▶▷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:请求

请求想要得到积极的回应,越具体越好。模糊、强势的命令,往往难以落地,而具体明确的请求,既能够消除员工的疑虑,也利于明确责任和行动方向。

比如,领导对员工说:“我需要透明度。”这个表述就比较含糊,如果这样说:“我希望你每一封邮件都抄送我。”这个表述就比较清晰。

越清晰的请求,越能得到有效的执行。与人沟通,70%是情绪,30%是内容,说出请求时,我们还要注意语气,免得被别人误以为是命令。


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,非暴力沟通公式下的领导力哲学

非暴力沟通是一个神奇的魔法棒,它让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感受与他人的感受,既能与他人和谐相处,也会懂得如何爱自己。

观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请求,是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也是我们人际交往的指路明灯,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演练,借助这四个步骤表达和提升自己,让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和人际关系。


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,非暴力沟通公式下的领导力哲学
将“非暴力沟通”融入组织文化中

萨提亚·纳德拉接任微软CEO后,除了对微软这部“臃肿的机器”进行战略转型,最重要的就是“刷新”了微软的文化。他刚上任不久,就在公司内部向所有高管推荐《非暴力沟通》一书。

在纳德拉上任之前,微软企业内斗和各自为阵的文化已非常严重。那时,微软对员工的考核非常看重个人的能力和成就,这助长了很多人的傲慢态度和攻击性。当时,很多微软员工感受到的是忧虑和失望,因为他们大部分精力不是花在产品研发上,而是花在处理内部关系、执行繁复的内部程序,因此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断向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流失。

P.S. 如果您的企业想引入或实践非暴力沟通文化,欢迎戳此,了解我们的《领导者的同理心修炼与非暴力沟通》课程和定制化解决方案

纳德拉改变了这一切,他的方法相当温和。

在成为CEO的第一次演讲上,纳德拉面对台下数百名微软员工,他提出要重新发现微软的灵魂;在绩效管理中,他要求员工不仅写明个人对团队的贡献,还要呈现对他人及其他团队提供的价值。

他相信人类天生就有同理心,这不仅是为了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,同时也是为了制造能够引起共鸣的产品。他一上来就用各种各样的流程制度和自己的以身作则,把“同理心”渗透到微软的上上下下,并做了一系列的工作:

▶▷建立“倾听型组织”

倾听是一种重要的能力。领导力大师吉姆·柯林斯,甚至认为:领导者想要改变下属,从行为层面,唯一能做的只有两件事——提问和倾听。

倾听的目的,是为了体察他人感受和需求,这就要求我们具备「同理心」。

萨提亚·纳德拉就是一个将同理心运用到极致的人。谦逊温和的萨提亚拥有宽厚的性格,非常能理解那些不同却有能力的人,通过爱和包容能够达成一切,这让他拥有了越来越强的同理心,而萨提亚也用这种同理心文化刷新了微软。

怎样做到同理心呢?无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,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请求。有时,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,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。在交流的过程中,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,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。


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,非暴力沟通公式下的领导力哲学

▶▷设计“透明的反馈机制”

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,应当容许“双向”的反馈机制。不同于传统的单向命令,透明的反馈制度,要求每个人既有发言权,又能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建设性意见。
工作环境中的反馈,是一种对话,是一种嵌入组织核心文化的持续过程。卓越的领导者和组织,会打造一种以信任为核心的文化氛围,让身处其中的人乐于分享,积极反馈、说真话

管理者在践行“非暴力沟通”时,不仅需要将目标和需求明确表达,同时也要主动邀请员工提出意见,从而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。这样基于真实反馈的数据,不仅有助于发现问题根源,也为后续跨部门协同和流程改进提供了依据。

▶▷打造“心理安全”的管理环境

心理安全,是高绩效团队的基石。在一个充满心理安全感的组织中,每位成员都能坦诚地分享自己的困惑与挑战,而管理层则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倾听并共同探讨决方案。

管理者要能够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与过失,在团队中营造一个“可以试错”的环境。这种自我揭示的行为可以削弱权威感,使员工更容易敞开心扉地表达真实想法。

同时,在交流过程中,通过专注于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,可以减少争辩和对抗,培育彼此的尊重与爱;这样,通过建立双方的感情联系并促进理解,矛盾就你能以非暴力的方式得以解决。


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,非暴力沟通公式下的领导力哲学

领导力大师约翰·麦克斯韦尔曾言:“领导力的真正价值,在于如何让人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,从而自愿追随。”企业中的每一次对话,都蕴含着无限可能。只有在真诚的沟通中,才能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动力。好的管理,是让员工听得进要求,也敢说得出困难。

如果您的企业也希望践行非暴力沟通哲学,让“同理心”成为企业管理决策甚至产品开发的底层逻辑,欢迎了解泰普洛《领导者的同理心修炼与非暴力沟通》课程。本课程来自前微软高管的独家研发,泰普洛领导力首发,将为您的企业打通非暴力沟通与同理心文化的任督二脉!

▼▼▼
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,非暴力沟通公式下的领导力哲学
欢迎咨询,获取方案详情
Ivana:18918323203(同微信)

泰普洛领导力,成立于2002年,我们有多位资深实战的领导力教练,为企业提供顾问辅导、定制化培训、一对一教练等领导力陪跑服务。欢迎扫码,与我们联系

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,非暴力沟通公式下的领导力哲学
| 版权说明 |
- 图片来源:pexels,unsplash- 内容编辑:泰普洛领导力Ivana张婷/李卓越
- 文章素材来源:华夏出版社《非暴力沟通》,马歇尔·卢森堡著、泰普洛领导力《非暴力沟通:一条说话公式,解决90%沟通问题》
- 如需转载,请加工作人员微信 qyj9612,备注“转载”,进转载群;后台回复“转载”,看转载详情

上一篇:特质测评‌VS类型测评‌:总有一款适合你
下一篇:会员动态|南京这家国家级“小巨人”凭热管理技术出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