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导力洞见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
HR伙伴,你是否经常感到疲惫与无力?

终日忙于对接需求、组织培训、优化流程,消耗大量心力,却发现业务问题仍在周而复始出现。业务leader一句“团队执行力不够,做个培训吧”,可能让你又一头扎进寻找名师和课程的工作中,但结果只是短暂缓解症状,问题又会换一种方式卷土重来。

这种深深的无力感,其根源或许并非因为我们不够努力,而是陷入了“伪需求”的迷宫——在问题的“果”上拼命,却错过了藏在深处的“因”。

组织如同一座漂浮的冰山,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水面之上显性的绩效下滑、士气低落或部门冲突;而真正的顽疾,隐藏在水下:可能是战略不清,或是领导团队的认知盲区。

若无法穿透表象进行精准诊断,所有努力都只是在冰山上修修补补。真正的价值创造,始于一次深刻的角色觉醒:从被动响应需求,蜕变为主动诊断根因。这要求我们具备一种高阶的业务诊断力——穿透复杂系统、直抵问题本质的洞察力。

本期,我们根据蔚来汽车集群HRBP负责人悦馨老师,以及“经营者全景图”研发人冯老师在泰普洛直播《HR高阶业务诊断力》部分精华编辑而成。一同拆解“伪需求”的陷阱,学习“经营者全景图”这一系统诊断工具,并学习如何照见领导者未曾察觉的认知盲区。这不仅是HR专业能力的进阶之路,更是我们打破无力感循环,为企业创造不可替代核心价值的开始。敬请enjoy:| 公众号主页回复“诊断力”,看直播回放 |


| 全文共计4540字,预计6-8分钟 |
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
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
伪需求陷阱:错把“果”当“因”

优秀的HR,不仅仅管理人力资源工作,更能深入理解业务和战略。然而,许多HR伙伴发现,虽然日常消耗了大量精力,但与业务核心的深度链接仍难以建立。

业务部门不断提出各种需求,却总是治标不治本,问题周而复始地出现,让许多HR陷入无力感。这种循环的根源在于——HR未能看穿业务部门的“伪需求”,解决问题根因,却疲于“救火”。

什么叫“伪需求”?在企业管理里,伪需求通常表现为“不会诊断、乱归因”。

我们常说“因上用力,果上随缘”。但如果不会诊断问题,就会出现乱归因的情况,就像医院看病——开了错误的药,疗效自然有限。

彼得·德鲁克曾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最危险的事情,不是给出错误的答案;而是提出错误的问题。”

业务领导者通常缺乏组织的系统观,没有全局视角,不理解因果链条,错把“果”当“因”,自然会产生伪需求。

举个典型例子:当团队执行力出现问题时,很多领导者会对HR说“帮我做一个执行力培训,提振士气”。乍一听似乎合理,但事实果真如此吗?HR要思考:这个需求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?执行力问题还是士气问题?解决了这个问题,业绩就会改善吗?如果HR不深入探究,直接安排“执行力培训”,员工学了一堆口号和方法,依然推不动业务。不仅浪费资源,更会挫伤团队积极性。

很多时候,业务和HR就像是使用不同的语言,业务描述的更多是症状。伪需求之所以危险,是因为它让团队把宝贵的时间和资源,浪费在“症状”上,而不是“病因”上。

所以,这就需要HR能看到深处的组织、战略和流程问题,像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一样,保持诊断的敏感性,透过现象看本质。

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·舒尔茨曾说:”当顾客说咖啡不好喝时,他们往往是在抱怨体验。”这在企业中同样适用,员工和业务领导提出的“抱怨”,很可能只是表层信号,真正的需求在更深处。HR要学会看透本质,只有诊断精准,才能真正对症下药。

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
构建业务诊断力穿透冰山,找到真问题
 
爱因斯坦曾经说过:“我们无法用制造问题时所用的同一层次思维,来解决问题。”

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。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孤立存在。执行力差,可能源自战略模糊;战略模糊,可能源自领导层缺乏共识;领导层缺乏共识,又可能源自价值观分裂。

处理难题,要穿过表象,找到真问题。如果HR能够脱离“舞台”,以系统视角看待问题,就能抓住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的关键点,从而创造价值。

▶▷企业诊断冰山,看见问题之下的问题

企业问题往往像一座冰山:水面之上,是看得见的绩效结果和各种表象问题,也就是外因,而水面之下又藏着更深层的内因。我们要透过表象看本质,就是发现问题之下的问题。

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
很多领导者在遇到困境时,容易被冰山上的现象所吸引,急于处理抱怨、投诉或财报下滑的数据,却忽视了水下巨大的结构。真正要解决问题,需要透过外因,深入内因。而内因又分为两层:

第一层是要因:经营管理系统。

它构成了企业运作的要因,每一个部门、每一个岗位,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的经营单元,内部都包含着完整的经营管理系统。只有抓住系统中的关键要因,才能带来正确的结果。

第二层则是根因:自我系统。

如果人自身没有改变,即便企业在系统层面不断调整,也可能反复掉进同一个陷阱。

微软在2014年的处境正是如此。当时公司内部弥漫着部门隔阂,员工习惯“守地盘”,合作效率极低。外部来看,这是一个士气与协作问题,但真正的根源却是文化僵化和领导思维停滞。所以,新CEO纳德拉上任后,没有选择继续指责环境,而是强调“成长型思维”,要求每一位员工把自己视为学习者而非守旧者。这种改变,让微软重回全球市值巅峰。| 泰普洛领导者的成长型思维工作坊现已正式上线,欢迎联系我们获取方案详情 |

表层的症状最让人困扰,却往往并非真正的问题所在。要学会透过症状,看清隐藏在水下的经营系统与自我系统。

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利用经营者全景图透视组织结构性问题

经营系统是一套整体框架,它决定了企业能否保持健康运转。深入冰山下的部分,首先要看清企业的经营系统。

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系统,一个有效的工具就是经营者全景图。它将经营管理系统分为了四大维度(方向、团队、制度、执行),外圈以共识把各部分连接起来,再加上中间“我”的部分。每个大维度中具体又细分为三个要素:

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
1. 方向:为什么做?做什么?怎么落地?

企业存在的意义(Why)、目标(What)、路径(How)必须清晰。很多失败的战略,不是因为执行力不足,而是因为方向模糊。

2. 团队:能力、动力、协作力

团队并不是简单的“人力堆砌”。一个拥有强大个人能力却缺乏动力与协作的团队,就像一辆拥有顶级发动机但没有润滑油的赛车,轰鸣却难以前行。

3. 制度:管事、管人、管思想

管事确保流程高效,管人确保责权清晰,管思想确保价值观统一。

4. 执行:复盘日历/报告、复盘计划、复盘战略

执行不仅是“完成任务”,更是通过复盘形成改进闭环。用复盘来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
最后,以共识来将这四个维度粘合在一起,没有共识,方向再明确、制度再完善,也会在内耗中消散。正如杰克·韦尔奇所说:“没有共识的组织,是没有灵魂的组织。”

每个维度下的3个要素与共识,共同组成了企业经营系统的13个要素。这13个要素都有可能是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原因。经营者全景图就像一副透视镜,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到结构性的规律。

▶▷开启诊断的五个步骤

那么,如何运用全景图去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,从而做到精准诊断呢?有五个科学步骤:

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
1. 建立假设
基于初步访谈和表象,找出问题和症状与哪些“全景图要素”相关,提出可能的原因,但保持开放与可检验的态度。

2.收集信息
麦肯锡的顾问常说:“没有数据的意见只是个人偏见。”所以,接下来需要深入访谈CEO、VPs、一线人员等,阅读报告、制度文件与相关数据,还可以通过参加会议,倾听客户与现场的真实声音。

3.识别内因
要素把收集到的症状映射到“全景图要素”,判断哪些要素出现偏差,是需要改善的。例如,销售额下滑,不一定是市场饱和,更可能是团队动力不足或方向模糊。

4.确定关键要因
在众多内因中,找到因果关系最强、影响最大的“前置因”。正如彼得·圣吉在《第五项修炼》中强调的:“深层问题常常隐藏在因果链条的上游。”

5. 追溯根因
最后将问题追溯到最根本的层面,也就是是管理团队的认知和行为模式。企业管理的难点正在于此:领导团队如果无法调整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,企业的问题就会像阴影一样反复出现。所以,只有当领导者愿意反思并改变自身,组织才能真正摆脱困境,进入良性循环。

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
深入自我系统:
照见盲区,从根源上解决问题

企业的问题,最终都是人的问题。而人最难的,就是认知自我、觉察自我。

大部分高管的问题在于:一方面对战略的理解不足,缺乏自我认知;另一方面,对自身情绪或对他人的偏见、怨气缺乏觉察,即“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”,处在“盲区”中。

有些盲区是认知局限造成的,有些盲区则因为当事人习惯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模式。自我认知是个人成长的起点,不跨出自己的盲区,就无法进入下一关。

真正的挑战在于,高管能否实现自我松动——放下固有的认知与偏见,尝试以开放的心态,理解他人观点和行为。多数情况下,这一过程极为困难。

个人并不能真正获得一种外在视角,我们需要练习的是一种“外部视角”的自我反省。而来自外部真诚、有用的反馈,就是一件强大的武器,可以让我们更看清和了解自己。

所以,高阶HR真正要做的,是帮助领导者认知到自己的盲区,从根源上解决问题。

高管通常关注战略和业务成果,但对深层心智结构和潜在行为习惯缺乏直接觉察。HR如果能通过系统化的方法,给予领导者及时的反馈,帮他们照见盲区,就能很好支持高管的持续成长。
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
▶▷专业测评:客观量化行为模式倾向

测评是HR帮助高管进行自我认知的重要工具。通过心理测评、领导力评估等方式,HR可以为高管提供客观的数据和科学依据,量化其能力特征、情绪倾向和行为模式。

借助于专业的个性测评工具,个人的主观色彩可以得到更多修正,可以比传统的观察与内省更简便、深入地认识自己。例如,高管在战略思维、团队沟通、冲突管理等维度上可能存在差距,而这些差距往往难以通过日常工作直接觉察。测评为高管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,使其能够站在更客观的角度理解自身行为及其对组织的影响。

在测评工具的推荐上,我们首推符合中国管理者语言体系和文化的测评工具——CPI测评,是一个完全中国本土化的工具,从39个维度全面评估人冰山下的个性特质,对于企业选拔、评估和培养人才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。点击此处了解CPI,欢迎试测

▶▷教练辅导:引导深层觉察与行为优化
人们永远不擅长客观地看待自己,但他人却能观察他们
。教练不仅提供外部视角,更通过引导式提问和案例反思,使高管能够自我识别行为模式、认知偏差以及未觉察的需求。

比尔·盖茨曾提出:“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教练,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角色;我们都需要给我们反馈信息的人,这是我们不断自我发展的方式。”

通过教练的引导,高管能够深入分析自身行为背后的心智结构、情绪驱动和价值观倾向。教练通过提问、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,引导高管自我识别行为模式、认知偏差以及未觉察的需求。长期坚持,这种闭环机制能够使高管将觉察能力转化为持续成长的动力。

杰克·韦尔奇曾说:“领导者最大的任务,不是回答所有问题,而是提出正确的问题。”HR的使命,就是推动企业高管们看清那些“真正的问题”。
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
泰普洛拥有多位一号位背景的大咖教练,帮助领导者深入问题根因,培养自我认知。如果你的企业内部也需要专业诊断和深度扫描,锚定问题根因,欢迎联系我们获取顾问一对一。泰普洛领导力,成立于2002年,为企业提供顾问辅导、定制化培训、一对一教练等领导力陪跑服务。扫码与我们联系
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
欢迎咨询,获取更多详情
Ivana:18918323203(同微信)
▽ 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品课系列 ▽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
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
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CEO的「首席洞察官」:以诊断力重塑HR的战略价值
| 版权说明 |
-内容编辑:泰普洛领导力Ivana张婷/李卓越
- 文章素材来源:泰普洛领导力直播《HR高阶业务诊断力》
- 如需转载,请加工作人员微信 qyj9612,备注“转载”,进转载群;后台回复“转载”,看转载详情

上一篇:CPI知识课堂 | 约哈里之窗与认知茧房
下一篇:领导者八种风格解析:超越风格,因境而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