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
联系我们
关于泰普洛
泰普洛领导力
泰普洛中国
泰普洛全球
泰普洛服务客户
联系我们
核心业务
领导力测评
高管教练
定制化内训
内部私董会
企业内训
合作与咨询
申请教练
业务咨询
观点/动态
领导力洞见
书单推荐
近期活动报名
活动回顾
+
关于泰普洛
泰普洛领导力
泰普洛中国
泰普洛全球
泰普洛服务客户
联系我们
+
核心业务
领导力测评
高管教练
定制化内训
内部私董会
企业内训
合作与咨询
合作与咨询
观点/动态
领导力洞见
书单推荐
近期活动报名
活动回顾
重温德鲁克“决策五要素模型”,在AI洪流中保持决策清醒
您的日历是否常被“决策会议”填满?您的团队是否会在执行环节才发现“解决了错误的问题”?当数据、意见与紧急状况交织,您是否有独自在决策迷雾中穿行的焦虑?
我们深知,在AI加速迭代的不确定时代,一个无效决策的代价远超以往。管理者并不缺少信息和选择,而是缺少一套让决策变得清晰、可控的系统框架。
管理学家彼得·德鲁克曾一针见血地指出:
“有效的决策,不是靠灵感,而是靠有系统的思考。”
他通过对费尔、斯隆等卓越决策者的研究,提炼出了一套让决策从“艺术”变为“科学”的系统化框架。
德鲁克的洞见,在穿越时代和周期后,愈发显得珍贵。他认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“不做太多决策”,只做必要的、系统性的决策。本文重温大师经典,深度梳理其经典决策五要素,帮助您拨开迷雾,掌握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有效决策的底层逻辑。敬请enjoy:
| 全文共计4452字,预计6-8分钟 |
在所有管理成本中,有一种最为隐蔽和昂贵——它就是“无效决策的成本”。它不是直接的资金损失,而是组织的隐形成本,更是对团队心力的耗散。解决一个错误的问题,比错误地解决一个问题,代价要高昂十倍。
因此,
卓有成效的管理者
,
要做有效决策
。他们的决策,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,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。
要素一:辨明问题的性质
决策最致命的错误,往往不是方法不对,而是从一开始就看错了问题。正如爱因斯坦所言:“如果我有一个小时来拯救世界,我会花55分钟来界定问题,只用5分钟来寻找答案。”
定义错问题,任何聪明的解法都是徒劳。
有效的决策者,总是先区分问题的类型。德鲁克将问题分为四类:
▶▷第一类:真正经常性问题
这类问题通常涉及日常运作或系统管理,例如流程不顺畅、信息传递延迟、资源配置低效或团队职责模糊等,管理者日常遇到的问题大都属于此类。
具有重复性,有规律可循等特点
。如果缺乏明确原则或标准,就会持续消耗组织的精力和资源。优秀管理者通过建立标准流程、明确职责边界、优化系统来减少反复出现的问题。
▶▷第二类:看似偶然的经常性问题
这类问题表面像孤立事件,但实则在不同情境下会反复出现。
例如某公司接受另一公司的合并建议。对这家公司来说,这种建议可能只会有一次,但细究这一问题的本质,却具有“经常”的性质,企业界随时可能出现这种问题。
这类问题往往被误认为偶然,领导者会尝试用临时措施解决,却没有形成可复用的原则或机制。表面偶发的背后,是组织结构、沟通机制或决策流程的潜在规律。
正确的做法是,在事件发生时,不仅解决当下问题,还分析其模式,总结规律,提炼决策原则,从而在未来类似情境中快速应对。
▶▷第三类: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
这类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,例如自然灾害、社会环境突然变化或不可控的政策冲击等。
这类问题无法通过常规规则预防,只能通过临时应对策略来处理。
关键在于快速判断事件类型、及时协调资源,并设计灵活的应急方案。
然而,真正偶然性的例外事件实在少之又少。但是,一旦发生时,我们必须自问:这究竟是一次“真正的偶发事件”,还是另一种“经常事件”的首次出现?
▶▷第四类:首次出现的经常性事件
这类问题通常表现为首次出现的异常现象,表面看似偶然,实际揭示了潜在系统缺陷或流程漏洞。
如果忽略这类信号,组织可能在类似情况下反复受损。处理这类问题,需要领导者进行深入分析,追问异常背后的原因,并通过优化流程、修正策略或强化制度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。
首次出现的问题不仅是挑战,也是组织改进的重要契机。
有效的决策者碰到问题,总是先假定该问题为“经常性质”,尝试找出真正的问题,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。即使问题确实是偶发性的,有经验的决策者也会先怀疑是不是另一项经常问题的首次出现。
因此,
决策的第一步不是急于拍板,而是追问问题本质,明确问题类型和深层原因。
这意味着领导者需要停下日常忙碌,系统梳理信息、观察现象背后的联系,甚至构建假设模型来分析问题。这不仅是分析能力的体现,更是战略性思维的开始。
要素二:确定决策的边界条件
德鲁克指出:“任何没有明确边界条件的决策,都是无效决策。”在实践中,领导者需要回答三个关键问题:
1. 决策必须达成的目标是什么
2. 哪些条件是不可突破的底线?
3. 什么结果是最低可接受水平?
一项有效的决策必须符合边界条件。
边界条件越清晰,决策越有效,越能解决问题
。反过来说,边界条件不够明确,决策不论看起来多了不起,都会陷入无效。
通用公司的斯隆,在1922年接任总裁时,曾检讨:“如果解除各独立部门的自主权,能满足本公司的需要吗?”答案是否定的。他的边界条件在于使各经营部门都具备经营能力,负起经营责任,同时还需要统一的中央管制。根据对边界条件的了解,他认识到问题是公司组织结构的问题,不是人事协调的问题,这使他获得了正确的结论。
有效的管理者明白,一项不符合边界条件的决策,肯定是无效和不适当的决策。不符合边界条件,有时比一项符合“错误的边界条件”的决策更加误事。
史蒂夫·乔布斯以“少即是多”的边界思维著称,他强调:“关键不在于你想做什么,而在于你拒绝做什么。”
在各种不同的可能决策中,要识别出最危险的决策——
即勉强可行的决策
,唯有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才可能达成的决策。这样的决策纵然不能说不可能成功,最多也只是大致可能成功而已。若成功需寄望于奇迹,则问题不是奇迹出现的机会太小,而是我们不能依赖奇迹。
要素三:研究“正确”的决策,而不是“为人接受”的决策
人总有采取折中办法的倾向,但德鲁克提醒我们,
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“正确的”决策,才能进行“正确的折中”。
1944年,斯隆在委托德鲁克研究通用汽车的管理结构时,对他说了一段堪称典范的话:
“你不必顾虑我们的反应,也不必怕我们不同意。尤其重要的是,你不必为了使你的建议,容易为我们接受,而想到折中。在我们公司里,谈到折中,人人都会,不必劳你驾来指出。你当然可以折中,不过你必须先告诉我们什么是‘正确的’,我们才能有‘正确的折中’。”
斯隆的观点揭示了两种折中:- 正确的折中:是在资源有限时,优先保障核心目标的实现(如预算紧张时先做最关键功能);- 错误的折中:是为迎合各方意见,牺牲决策的核心逻辑,导致目标模糊、无人负责。
如果一开始就问“别人会接受吗?”,
你可能会放弃最重要的部分,最终得到的只是一个“人见人爱”却毫无力量的方案。
要素四:化决策为行动
考虑边界条件,是决策过程中最难的一步;化决策为行动,则是最费时的一步。然而打从决策开始,我们就应该将行动的承诺纳入决策中,否则便是纸上谈兵。
比尔·盖茨强调:“战略在于执行。一个不落地的愿景,不过是幻觉。”
决策如果不能付诸行动,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决策,最多只是一种良好的意愿。
也就是说,有效的决策虽然是以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为基础,但决策的推行却必须尽可能地接近工作层面。
过多的政策说明令人困扰,尤其是在企业里更是如此:决策中没有行动的承诺,没有指定何人负责执行。所以,组织的成员看到颁布的政策时,总不免是你看看我、我看看你,以为上级只不过是说说罢了。若要化决策为行动,必须明确无误地回答下面几个问题:
• 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?
• 应该采取什么行动?
• 谁采取行动?
• 这些行动应如何进行,才能使执行的人有所遵循?
许多组织的问题在于:会议上“决策满天飞”,执行时却责任模糊。缺乏执行设计的决策,最终会流于形式。成熟的领导者会设计可操作流程,把抽象方案转化为行动计划,并建立反馈和跟踪机制。
要素五:建立反馈机制
决策的最后一个要素,是
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
,以便经常对决策所预期的成果做实际的印证。
决策是人做的,人难免会犯错误。再了不起的决策,也不可能永远正确;即使是最有效的决策,有一天也是会被淘汰的。
反馈环节确保决策成为动态循环,而非一次性选择。领导者通过建立周期性评估、数据监控和流程审查,使组织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灵活应对,同时持续优化决策逻辑和执行效果。
亚马逊创始人杰夫·贝索斯(Jeff Bezos)建立的“数据回路”机制,要求每项重大决策在执行后都要进行数据回溯与经验提炼。他说:“我们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对,而是为了让系统变得更聪明。”
我们看到许多早该修改的措施始终没有修改,其原因主要就是管理者不肯亲自去了解情况。如果因为你的职位过高,没有人肯给你提供反馈;或者你觉得没有得到真实的反馈,你就必须主动出击。
身居高位的领导者,必须确保自己能够通过某种途径获得反馈。不管是你的外部教练,还是信赖的私董会小组成员,你需要一个能听到真话的场合。
德鲁克说: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会做太多决策。他建立原则,用以解决经常性问题,只在真正例外的情境下做出决策。”
回顾这五个要素——从辨明问题性质,到确定边界条件,再到寻找“正确解”而非“妥协解”,并化为行动、建立反馈——共同
构成了一套将个人判断力转化为组织系统能力的框架。
决策的背后,是清晰的思维、审慎的权衡,更是直面现实的勇气。当一个组织系统掌握了做出有效决策的能力,它就拥有了穿越周期、赢得未来的底气。
有效的决策能力,既需要系统性的框架思考,也需要深度的自我觉察与外部视角的映照。泰普洛领导力汇聚了众多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一号位教练,我们致力于通过一对一高管教练、团队陪跑与定制化工作坊,帮助领导者:1. 澄清复杂情境下的决策本质;2. 建立可持续的决策与反馈系统;3. 将个人决策智慧转化为团队的系统能力。欢迎扫码与我们联系
欢迎咨询,获取更多详情
Ivana:18918323203(同微信)
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品课系列 ▽
| 版权说明 |
- 内容编辑:泰普洛领导力Ivana张婷/李卓越
- 文章素材来源:机械工业出版社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,彼得·德鲁克著
- 如需转载,请加工作人员微信 qyj9612,备注“转载”,进转载群;后台回复“转载”,看转载详情
上一篇:
解读|《2025组织教练研究》报告:从“经验复制者”到“思维突破者”
下一篇:
非暴力沟通公式:观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请求